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

涵管废旧能否回收再利用?

2025.07.14

涵管作为水利、交通等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管道设施,其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具有显著的环保与经济价值。随着基础设施更新迭代,大量废弃涵管若直接填埋或焚烧,不仅占用土地资源,还会造成环境污染。通过科学分类与工艺处理,涵管废旧材料可实现多元化再生利用。

一、不同材质的回收路径

1. 混凝土涵管

破碎后可制成再生骨料,用于路基垫层或低强度混凝土制品。例如浙江某工程将废旧混凝土涵管破碎后替代30%天然砂石,降低建材成本15%以上。需注意剔除钢筋杂质,避免影响再生材料性能。

2. 金属涵管(镀锌钢/铸铁)

回收率达90%以上,经除锈、熔炼后可重新轧制成型。山东某再生资源企业通过电磁分选技术,实现钢铁涵管杂质分离,再生钢材品质达到,年处理量超2万吨。

3. 塑料涵管(HDPE/PVC)

需经过清洗、破碎、造粒等工序,再生粒子可用于制造井盖、栅栏等市政设施。但混合塑料需采用近红外分选技术提高纯度,如德国某公司开发的智能分选系统,使塑料回收利用率提升至85%。

二、创新再利用模式

1. 原位改造利用

完整度较高的涵管可直接用于生态景观建设。成都某公园将直径1.5米的废旧混凝土涵管改造成艺术长廊,节省材料成本40万元。

2. 模块化再生

切割加工成护坡构件或排水沟槽,江苏水利项目采用该模式使工程废料减少60%。

三、产业化瓶颈与对策

当前面临分拣成本高(占回收总成本35%)、再生品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。建议建立工程废料回收补贴机制,推广"以旧换新"商业模式。深圳已出台政策,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企业给予每吨30元补贴,显著提升回收积极性。

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废旧涵管回收可减少矿产资源消耗30%-50%,降低碳排放20%以上。随着循环经济政策推进,预计2025年我国工程管道再生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,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