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

涵管的粉尘污染如何控制?

2025.07.15

涵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是常见的环境问题,需通过多维度技术与管理手段进行综合防控。以下为控制策略的体系化方案:

一、施工阶段治理

1. 湿法工艺优化

采用高压雾炮车与管网式喷淋系统结合,在土方开挖、破碎等作业面形成5-10μm级水雾幕,配合电动工具内置水雾抑尘装置,将粉尘浓度降低85%以上。通过PH值调节剂维持水质,避免二次污染。

2. 封闭化施工技术

运用模块化充气式防尘棚实施全封闭作业,配置负压抽风系统与三级过滤除尘设备(初效+HEPA+活性炭),实现粉尘捕集率≥98%。对运输通道采用装配式防尘隧道,设置自动感应洗轮机,确保车辆进出零扬尘。

3. 材料革新应用

推广使用预拌低尘砂浆(粉尘排放因子<0.5g/m³)、纳米改性抑尘固化剂(喷洒后形成3mm透气膜层),以及环保型高分子抑尘网(克重≥120g/㎡,透光率40%)。

二、运维期动态管控体系

1. 智能监测网络

布设激光散射式在线粉尘监测仪(量程0-50mg/m³,精度±2%),每50米设置监测节点,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。建立粉尘扩散模型,预测预警浓度超标风险。

2. 机械养护系统

配置轨道式自动清扫机器人,集成负压吸尘(风量3000m³/h)与湿式擦洗单元,每日2次周期性作业。通风系统采用变频EC风机,根据粉尘浓度自动调节换气次数(4-12次/小时)。

3. 生态修复技术

在管口周边种植夹竹桃、女贞等降尘植物(种植密度3株/㎡),设置生物滞留带(宽度≥2m)与渗滤型植草沟,形成立体降尘屏障。

三、管理机制建设

实施粉尘防治BIM模拟预控,建立PDCA循环管理体系,配备专职环境工程师每日巡查。采用技术实现抑尘材料溯源,确保环保合规性。通过上述技术集成与管理创新,可将施工期TSP浓度控制在0.8mg/m³以下,运维期保持1.2mg/m³以内,达到GB3095-2012二级标准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