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管冬季施工需结合低温环境特点,重点做好材料管理、工艺调整及安全防护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1. 材料与设备防冻处理
- 混凝土与润滑剂:采用早强防冻混凝土,掺加早强剂并控制入模温度≥5℃;膨润土浆液改用低温配方,储存时覆盖保温材料,避免冻结影响润滑效果。
- 密封材料:橡胶止水圈、环氧树脂等材料提前置于10℃以上环境预热,防止低温脆化导致接口渗漏。
- 设备维护:液压系统更换低温液压油,柴油设备加注防凝剂,夜间停用时排空水泵存水,避免管路冻裂。
2. 施工环境控制
- 土壤处理:对粉土、黏土等易冻胀土层,顶进前24小时通入蒸汽或电热棒预热,维持土层温度>0℃;工作坑周边铺设50mm厚岩棉被,减少热量散失。
- 洞口保温:工作井与接收井搭建移动式保温棚,内部采用暖风机维持5℃以上环境,防止井口结冰导致测量误差。
3. 工艺参数优化
- 顶进控制:降低顶进速度至常温的70%,每顶进300mm检查一次管道轴线,冻土中纠偏幅度需<5mm/m,避免过大调整引发地层扰动。
- 注浆管理:同步注浆压力提高0.05-0.1MPa,浆液温度保持40-50℃,注浆后立即覆盖电伴热带保温,确保浆体在4小时内达到初凝。
4. 安全防护措施
- 防滑除冰:施工通道铺撒粗砂或防滑骨料,每2小时巡查清理积冰;吊装作业区设置防坠冰网,防止高空冰块坠落。
- 人员防护:实施“20分钟轮岗制”,为作业人员配备电加热背心、防寒鞋,设置可移动式取暖休息舱,避免低温症发生。
5. 应急管理
- 储备融雪剂、发电机、防冻液等应急物资,当气温低于-15℃或风速>6级时暂停施工。
- 安装冻土监测仪实时感知地层温度变化,配合地质雷达每8小时扫描一次顶进区域,发现异常冻胀立即启动热风解冻预案。
冬季施工需强化全过程温度监控,通过预加热、动态调整工艺、多重保温等手段,确保顶管施工质量与安全可控。